上海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郊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当地农业科普读物的读者市场容量有限。农业科普读物的发展前景如何?应该出版哪一类农业科普读物?从哪里去开发农业科普读物选题?农业科普读物如何定位才合理?大城市地方科技出版社的每个农业图书编辑都会经常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策划农业科普读物选题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策划农业科普读物选题的基础
农业图书编辑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外,还应该深入到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管理部门、农村乃至农户,作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实际和走访农户固然可以直接倾听农民对农业科普读物需求的心声,了解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必须与深入到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和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调研相结合。只有通过拜访农业专家、学者,才能及时捕捉农业科技信息和发展动态,了解农业技术项目的前景,以估测图书市场需求。据此策划的农业科普读物选题才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前瞻性,才会有后继题材的储备,而且在选题方向确定的同时,编写大纲也有了眉目,作者人选也就基本落实了。
前两年,笔者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选题调研时,畜牧专家介绍说,世界上养猪业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从脂肪型、兼用型猪向瘦肉型猪的转化。当时香港市场每司马(相当于0.605千克)瘦肉售价为201港元,肥肉只有11港元,两者相差近20倍。而我国传统的养猪业,采用地方品种,饲料单一,熟食稀喂,且没有系统的卫生防疫制度,猪瘦肉率只有30%~40%。随后,笔者在农村对养猪农户和养猪场以及大型养猪企业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养猪场(户)对猪种的选择已开始趋于瘦肉型,却苦于缺乏或不熟悉瘦肉型猪的饲养技术。于是,笔者组织有关畜牧专家和养猪企业技术人员及时编写了一本《瘦肉型猪饲养新技术》,该书出版不到2年就已发行2万余册,并被新闻出版署和团中央评选为“1997年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又如,根据上海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以推动郊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我社本着坚持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服务的宗旨,协助、配合有关部门策划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丛书》(16种)这一选题,丛书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沪郊读者的好评,1997年这套丛书荣获了上海市科普“四个一工程”奖。
二、坚持实用性、通俗性、针对性特色,是出版好农业科普读物的关键所在
首先,实用性是对农业科普读物的基本要求,农民阅读农业科普读物不是为了娱乐、消遣,而是想从中汲取农业技术知识或获得相关信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期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农业科普读物的读者大多为广大农民,他们受文化程度等因素限制,对教科书式的读物不会有兴趣,只有通俗可读、简明易学的农业科普读物才会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
此外,农业科学是一门知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科学,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一本农业科普读物涉及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而要针对农民读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学习的农业科学知识,有的放矢地作深入浅出的解答和阐述。
多年来,我社正是坚持了实用性、通俗性、针对性的选题特色,编辑出版了一批优秀农业科普读物。如较有影响的《肉用鸽养殖指南》,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肉用鸽的养殖技术和常见疾病防治方法,反映了我国肉用鸽养殖的技术水平,实用性强,通俗可读,又针对了养鸽农户和鸽场技术人员对肉用鸽养殖技术之需。该书自1988年出版至今,重印10次,累计发行10万册,可谓畅销不衰。该书还获得第一届《全国“星火计划”丛书》优秀图书奖等多项奖励。类似的《黄鳝高密度快速养殖技术》、《养鸡实用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淡水养殖技术》和《农户实用植保知识400例》等图书也分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或优秀图书奖。
三、农业科普读物出版的前景广阔
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关系治国兴邦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出版好农业科普读物,应从这一高度加以认识。
这些年来,在农业科普读物选题策划的探索和实践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随着科教兴国、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将越来越高,今后几年,农业科普读物的市场需求必将呈现高增长趋势。实践证明,农业科普读物出版前景光明、大有前途。策划、出版好有价值的、实用的、农民需要的农业科普读物,是我们农业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